找到相关内容8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真言宗之源流

    大、火大、风大、空大为理体,识大为智体。   曼荼罗是坛场义,轮圆具足义。一、大曼荼罗是总体,二、法曼荼罗是名字,三、羯磨曼荼罗是作用,四、三昧耶曼荼罗是形式。   三密为用者,谓本尊之三密与行者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052993.html
  • 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

    定、慧、三学,与佛同圆。综其所说,厥有五宗,曰律,曰教,曰禅,曰密,曰净。五者名目虽异,理体是一。可专主于一门,不可偏废于余法。如由四门而入一城,如以四时而成一岁。其互相维持,互相辅助之功,非深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5153971.html
  • 从因陀罗法界网到今日因特网来解读网络人间社会

    境界门。喻帝网门,重重交映,若帝网之垂珠。重重者,前起后起,重重无尽。交映者,交相映现于性海(理体之性)喻中若犹如也。帝网垂珠者,?《华玄疏》第六云?如天帝网,珠珠明彻,互相现影,而无穷尽。?《华藏疏》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3055829.html
  • 供佛的真实意义

    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一法不舍。即实际理体,“一法不立”;六度万行,“一法不舍”。而二者统一于中道,即诸法的真实相。如《法华经》的要点,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真如要随缘,不变随缘;随缘又不离真如,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262388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是甚么?

    给它标出名目,叫做一真法界或真如理体。但是,佛教的究竟真理,虽然无可名状,它却并未离开世间万象,世间万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分。因此,禅宗惠能大师说: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81363524.html
  • 禅净四料简,修持之龟鉴

    大师之说,略敷陈之。   要理解四料简的含义,首须详知,禅是什么?净是什么?"有禅"指的是什么意思?"有净"又是指何意思?印祖认为:禅与净土两个概念,是从理体与教义的角度而言,有禅与有净,是从对机与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2263585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是什么

    的人,才能亲自实证。  佛教的最后真理,证得二空究竟的真理,不在世间法中,已无名言可说,所谓‘离名言相,离心缘相’便是究竟真理,佛典中勉强给它标出名目,叫做一真法界或真如理体。但是,佛教的究竟真理,虽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664444.html
  • 密宗史略(三)

    曼荼罗”者,喻如金刚坚固,又是锐利能摧破一切障碍。此是就如来智德立名。简言之,眙藏是理体,金刚是智用,以坚固锐利之智用,而能摧破理体上一切烦恼障碍,“理”、“智”相应,摄尽宇宙万有。此二部曼荼罗,皆具足...诸佛普门之总德,是宣说真言密法之教主,以体相用三大,广说密法之根本教义。  2、六大之体大:显教讲四大皆空,五蕴非有,是世间一切法之假有,而密教讲六大,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之理体,是不生灭之实有,此为显密二教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2266541.html
  • 圆持法师著:《佛教伦理》——序一

    用而显,用借体而生。体用虽不离,但终究贵在用。   通观三藏教典,其主要内容是通过阐释善因缘得善果、恶因缘得恶果的理体,引导人朝弃恶向善的用上下工夫。这也正是佛教于所存在区域都能形成重要社会道德影响...

    一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2479844.html
  • 学佛之人,如何做到真俗圆融,一道齐行?--印光大师

    ,日课一百零八种佛事,夜往别峰,行道念佛。况后世学者,不重事修,而欲成办道业乎。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体,力行万行圆修之事功,方是空有圆融之中道。空解脱人,以一法不修为不立,诸佛称为可怜悯者。莲池大师云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5782038.html